湖北化工企业告别“沿江一公里”
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清单企业436家,完成总任务91%。沿江1公里118家化工企业完成“关改搬转”,腾退岸线149.8公里,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
这是历史性的一天——
6月25日,宜昌市?亭区。宜昌新洋丰老厂区磷铵生产车间、磷石膏综合利用生产线永久性停止运转。
这家长江边的化工企业,是我省第118家关闭、改造、搬迁、转型的“临江一公里”化工企业。这意味着,我省自2018年启动的沿江(长江、汉江、清江)1公里内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取得标志性成果——沿江1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“关改搬转”。
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。3年来,“工业岸线”变“生态岸线”,倒逼产业转型升级,我省沿江化工业迈上绿色发展的新台阶。
一江清水,两岸葱茏,江豚嬉戏,碧水东流。在以绿为底的“新卷轴”上,沿江化工产业的嬗变,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“工笔画”中亮丽的一笔。
12月16日,湖北宜都化工园里,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并排矗立。宜昌的华阳化工、新洋丰肥业等11个重点化工企业已进驻园区。
从?亭区“沿江一公里”搬入这里的华昊新材料,成为全球最大的氯化钡生产企业。“新工厂设计更科学,设备更先进,综合成本下降20%以上。”公司董事长林福平算了笔账:新厂区一吨成品约可省下1000元。
和华昊新材料一样,湖北一大批沿江化工企业通过“关改搬转”,加快技术工艺更新,实现搬新、搬高、搬绿、搬强。
三宁化工淘汰了相对落后的尿素生产线,建设60万吨/年的乙二醇项目,实现从煤炭到乙二醇的高效清洁转化;兴发集团腾出950米长江岸线后,投资20多亿元开发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,化工产品从“按吨卖”转为“论斤卖”;湖北绿色家园公司14.5亿元换装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,产能提升5倍以上,成为全球最大的环氧新材料系列产品生产企业;荆州能特公司在“关改搬转”中实施兼并重组,成为业内唯一实现自我配套、不受维生素E原辅材料制约的企业。
老厂区则绿意盎然。118家化工企业腾退岸线149.8公里,长江岸滩岸线增加了856万平方米绿地。在宜昌,累计修复搬迁企业腾退土地8240亩,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、优良率均为100%,长江干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。
而今,我省高端精细化工、生物农药等高档化工产品的比重升至30%以上,传统的低浓度化肥、高毒农药、黄磷、电石等初级化工原料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和比重均大幅下降。
“湖北经验”获肯定。478家是计划2025年底前要完成“关改搬转”的沿江化工企业总数;436家是目前累计已完成的数量。这份优秀的答卷,得来殊为不易。
因历史原因,我省化工产业基本沿江布局,化工园区由企业自然聚集而成,缺乏统筹规划,安全、环保隐患多。3年来,省经信厅将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攻坚作为“1号工程”,以壮士断腕、铁腕治江的决心强力推进。全面调研,一企一策。制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,明确时间表、划定路线图,挂图作战,销号管理。加强协调,省市联动。分解、细化任务清单、措施清单、责任清单,市州和省直各领任务,省市“上下联动、部门协作、政企协同、齐抓共管”。实事求是,稳中求进。部分处于产业链关键部位、“停不得”企业,在新老厂区“无缝对接”前,适当延迟8家企业搬迁改造时限。
2018年至2020年,我省财政共统筹安排6亿元支持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工作,争取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.959亿元,破解“化工围江”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。